GDP居民收入双双增长11% 左右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14 00:00:00

中国甘肃网1月14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首席记者 梁峡林 记者 田玥 实习生 郭茜)2014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要实现哪些目标、重点抓好哪些工作呢?1月13日,省长刘伟平在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给了全省人民一个明确答案——今年我省将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好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开展工作,GDP预期增长11%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等;对于老百姓关注的单独两孩政策有了明确的计划,依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本报在刊登今年重点将做好八个方面工作的同时,还特别邀请了参与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我省经济学家魏立桥等专家学者,对这些方面进行了解读,以帮助广大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内涵。


今年目标:GDP预期增长11%左右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指标。


转型跨越:建设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全面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大对粮食生产和农业的支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25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实施1000个企业技术装备提升,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石化新材料、生物产业等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实施30项重大示范工程和82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530亿元,增长17%。


专家:甘肃实现转型跨越,要紧密结合甘肃的特色和实际,在培植新型战略产业上,增强优势特色,注重产量、质量的提升,在布局上更加优化,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建设兰州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打造向西开放平台上有更多突破。


项目建设:推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


开工建设高速公路600公里、二级公路800公里。全面建成兰新第二双线甘肃段铁路,开工建设银川至西安甘肃段、宁夏干塘至武威南新增二线等铁路。完成兰州中川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陇南成州机场。全面建成引洮一期工程。推动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设,完成信息基础设施投资65亿元。建成酒泉风电基地二期首批300万千瓦风电项目。推进正宁核桃峪、环县马福川、宁县新庄等大型煤矿建设,推动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现代煤化工和庆阳石化600万吨炼油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加快企业“出城入园”步伐,重点推动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支持在兰州新区设立民营银行。


专家:项目建设是我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不仅要全力抓好在建项目,更要提前储备和谋划好一批能带动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的大项目,保持全省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发展有后劲。


扶贫攻坚: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


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40万人。建制村沥青(水泥)路通达率达到68%。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80%,贫困地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5%。


专家:贫困是制约我省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打好扶贫攻坚战是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应在政策、措施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发挥“双联”行动的作用,将每件实事落到实处。


城镇化建设:农民进城落户后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


高水平高标准编制我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按照全面放开县城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设置落户门槛,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进城落户后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权。在15个县和30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建制镇,开展统筹就医、就学、养老、低保、保障性住房等社会保障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


专家:新型城镇化是今后发展趋势,首先要在户籍制度上进行突破,引导农民进城落户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统筹就医、入学、社保等配套工作。


文化建设:启动建设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


全面推进“一带三区”建设,加快实施嘉峪关长城、夏河拉卜楞寺等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秦安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进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建设。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启动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做好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我省整体申报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工作。培育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


专家:借力打造华夏文明区文化传承创新区平台,为建设文化大省提供了难得机遇。


民生保障:大学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


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新增城镇就业40万人以上。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770亿元以上。稳定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经济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推进各类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开展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工作,提高报销比例。


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积极筹建甘肃省新的医学本科院校。实施200个乡镇卫生标准化建设项目,改扩建9个县级医院。有序推进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8月底前基本完成小学、幼儿园恢复重建,年底前完成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和中学、乡村卫生院(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完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办好第十三届省运会。


专家:省委省政府近年连续每年都为民兴办多项实事,为全面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态建设:力促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


以国家批准我省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为契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前期工作,争取国家专项启动实施祁连山水源涵养区、“两江一水”、定西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治理等规划。


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兰州、白银、金昌等城市和工矿区为重点,强化燃煤锅炉改造、工业污染治理、扬尘治理、清洁能源替代、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推广应用等措施,力促城市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以黄河干流、泾河、渭河等流域为重点,深入开展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同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建设150个以上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500个以上的环境整洁村。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111个,淘汰落后产能200万吨。


专家:国家批准我省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总体方案,为我省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如何处理好生态开发、保护以及与经济社会协调关系,是问题的要害。今年是实施方案的第一年,我们不仅要给省内群众一个交代,也要给国家一个答复。结合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既要保护好经济平稳安全和通道的安全顺达,还要保护生态安全。甘肃生态保护不仅利于甘肃,也利于全国,更利于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伟大构想的实现。


改革发展:提请启动实施一方独生子女可生育两孩政策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事项一律取消审批。严格控制机构编制,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推广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促进国有资产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进行重组整合和优化配置,鼓励民间投资主体更多地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重大项目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重点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市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依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积极谋划丝绸之路的经济带建设,努力与沿线国家合作实施一批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农产品深加工、中医药以及教育、文化旅游融合等项目。大力支持企业开拓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市场,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和对外承包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转让、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推进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力促敦煌航空口岸对外开放,争取肃北马鬃山口岸恢复通关。积极申办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十二届兰洽会及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千名陇商回家乡”等系列活动,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过5800亿元。


专家:改革开放是推动甘肃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要认真落实省委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实施意见精神,抓住十余项重大工程,有效地推进,通过改革开放,更好地体现甘肃后发制优势。尤其是经济领域改革需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国企改革,一手抓放手发展,降低产业准入门槛,扩大民营企业规模,大力引导省外资本和要素进入甘肃市场。另外,在国家计划生育大政策前提下,有步骤地放开计划生育,有利于改善我省人口结构,也利于甘肃多民族地区人口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