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00

铁腕治污 成效明显


2013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9天















1月14日晚,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新闻发布会。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董光国、兰州市政府副市长严志坚分别介绍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据董光国介绍,2013年,兰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9天,占总天数的81.9%,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得到改善。


严志坚说,2013年,兰州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2年增加了29天,综合空气质量指数为2.43,同比降低了3.19%。2013年1至11月,兰州市在全国74个新标发布城市中,综合排名分别位于第36、46、12、57、52、32、8、34、69、52和32位,月排名大幅上升。


联动治污,加大投入,全面展开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攻坚战


抓好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是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更是推动转型跨越、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董光国介绍说,为了将兰州市列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防治试点城市,并纳入全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三区十群”范围,省环保厅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积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向环保部等有关部委沟通汇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和存在的困难,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和支持。近两年来,争取国家支持专项资金3.36亿元,已落实到位2.75亿元。


在全省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近两年,共安排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53亿元(占到全省环保专项资金的三分之一)。2012年至2013年,中央和省级共投入环保专项资金4.28亿元,支持兰州市完成主城区燃煤锅炉污染及燃煤污染物“双清零”任务,有效推动了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业企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程的实施。


董光国说,为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省环保厅及时制定了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指导兰州市制定了《兰州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兰州市2013~2014年度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停产、限产、限行等措施,力争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完成了全省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普查。同时,省环保厅与省气象局签署《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建立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共享、重污染天气联合会商和业务研发等协作机制。


省环保厅还开展了全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把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列为全省环境执法监察及环境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结合全省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执法检查行动,采取明察暗访、驻厂监察、联合执法等方式,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查处力度,重点督办各项污染管控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监管。


新闻发布会上,严志坚向与会媒体介绍了造成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八个主要原因:一是兰州市“两山夹一川”的地理地貌,造成大气污染物不易向外流动。二是全年静风频率高,易形成逆温层。三是产业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四是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增加。五是机动车污染日益加重。六是烟粉尘和扬尘污染严重。七是秸秆焚烧污染普遍。八是污染防治联控机制不健全,公众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严志坚说,2013年,兰州市坚持依法治污,颁布实施了《兰州市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办法》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实行“指挥部”模式下的分工负责制,市政府与区政府、治污部门及重点企业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一周一考核,对四大污染源分工协作、源头控制。提前一个半月启动了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在燃煤污染治理方面,重点实施了燃煤锅炉及其污染物“双清零”行动,共投入资金27亿多元(包括中央、省、市、区各级补助资金及社会筹集资金),提前一年完成了市区440家767台4347吨燃煤锅炉治理改造,原煤散烧供热锅炉基本退出兰州主城区供暖历史,减少原煤消耗140万吨,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2.34万吨;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整合规范两大煤炭专营市场,建成80家洁净型煤配送网点,实行四区17万户居民小火炉煤炭统一配送。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实施了关、停、搬、改、管等措施,对环境污染严重的13家落后产能企业进行了关闭淘汰,采暖期间对城市周边209家铸造、砖瓦等重度污染企业实行强制停产减污措施;启动了兰石集团等69户重点工业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重点实施了火电行业脱硫烟气旁路封堵等33个深度治理改造项目,采暖期对城区三大燃煤电厂、兰州石化公司工业燃煤锅炉实行“四限”(即限负荷、限煤量、限煤质、限排放)。


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强力推行“5个100%”抑尘法,对城区471个施工工地强制性实行抑尘措施;组织开展“全民洗城”行动,对施工工地裸露地面强制性落实绿网覆盖、喷洒抑尘剂等措施,遏制了二次扬尘污染上升势头。


在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方面,在城区设置15个卡口,全面禁止高排放车辆进入主城区;提升燃油品质,实现了低标号车用汽油退市;公交车和出租车强制实施“油改气”,鼓励私家车改装“双燃料”,全市“双燃料”机动车保有量达到7.1万辆,占总保有量57万辆的12.5%;加强超标车辆管控,开展机动车尾气卡口和流动监测,禁止超标车辆进入城区。同时,实行了静稳天气频率最多的冬至前后40天和重污染天气下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


严志坚说,2013年,兰州市继续实行铁腕治污机制。主要举措有:成立兰州市公安局环保分局;开展“一察三测”(即对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开展环境监控平台在线监测、空气子站实时监测、应急监测车流动监测);实行3个24小时卡口源头管控(即交管部门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对大型货运车辆实行24小时进城管制;工信、质监部门对劣质煤炭经营实行24小时卡口管控);对空气质量、各城区降尘量及重点企业用煤量、排放情况进行媒体公示,对企业违法行为在重罚的同时坚决实行媒体曝光;开展“随手拍、即时查”活动,实行群众有奖举报,动员全民参与治污。


治污任务仍然艰巨,下一步工作目标是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


兰州市的治污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总体基础差、底子薄、包袱重,各项举措都还处在摸索和完善之中,许多治污成效是“管”出来的,工作效果也是初步的,这离国家新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大气污染防治的任务还很艰巨。


新闻发布会上,董光国介绍说,下一步,省环保厅将继续支持兰州市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积极支持央企和省企“出城入园”,向兰州新区搬迁扩能和提升改造,指导兰州市做好新区建设规划环评,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控“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企业落户兰州;协调将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纳入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期调整范围,配合做好兰州石化公司整体搬迁至新区的有关工作,为老城区腾出环境容量。


目前,兰州市每天约有11多万辆机动车通过市区,增加了尾气排放,特别是有200多辆煤炭运输等大型超载车辆,对城市桥梁道路破坏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设绕城过境公路。省环保厅将积极主动提前介入项目建设环评审批,加快项目审批时限,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与此同时,配合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等部门,指导兰州市对削山造地项目方案进行优化和规范,最大程度减轻削山造地工程项目造成的扬尘污染和生态破坏。


严志坚介绍说,2014年,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思路是“重治理、抓减排,强管控、治扬尘,深挖潜、补短板,打硬仗、增实效”,打好、打响、打赢三年整体战攻坚战的“收官战”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开局战”,力争在2014年实现优良天数300天,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持续下降,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