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路助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访省十二届人大代表逯堂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00

“早在2006年,秦安蜜桃就以其优良的品质获得了‘中华名果’的称号,还被列入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秦安新开发的4—5代‘花牛’和富士系列苹果更是色鲜味醇,果型端正,风味独特,远销俄罗斯、尼泊尔、印度等国家……”1月13日,省十二届人大代表、秦安县郭嘉镇暖泉村党支部书记逯堂告诉记者。一提起秦安的水果,逯堂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可是说到与果品相关的产业时,他的情绪有些低落。


逯堂坦言,近年来,在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农村的交通环境已经有了大幅度改善,村组之间道路通了,群众联系方便了,可是如何把地里成熟的水果运到村里,成了大家的难题。


“特别是近两年,随着技术的改进,水果产量逐年增加,大家又高兴、又发愁。收成好固然是好事儿,可是这上千斤的水果,怎么才能从地里运出来?我们只能看着满园的果树干着急。对于那一条条坑坑洼洼的窄沙土路,手扶式三轮车就已经是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了。因为运输效率低下,本来一斤四五块钱的好果子,最后就只能以两三块钱的贱价卖出去,村民们急啊!”说到这里,逯堂连连叹气。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自从当选人大代表以来,这条产业路的落实就一直是我的心病,经过几年的争取,的确引起了县上相关部门重视,但还是难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秦安是全省18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财政能力实在有限。” 


逯堂建议,希望省上能够通过转移支付等途径,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帮助秦安县的农民群众建成这条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致富路”。


提到将来的打算,逯堂笑言,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的职责就是提意见建议,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最棘手的难题。他表示,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自己将会继续关注这些严重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