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晚,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介绍记者会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6-01-19 09:16:51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下午19时30分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介绍,邀请到省委农工办、省委双联办主任周兴福,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主持人 明连成: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参加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
本次记者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农工办、省委双联办主任周兴福先生,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先生,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周兴福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34:40
周兴福: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根据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安排,我就全省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作简要介绍。
大家知道,正在陇原大地如火如荼深入开展的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是省委立足脱贫攻坚新实践、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最大任务,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点,以双联行动为平台和载体,全面落实“六大任务”、精心打造“三大工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搭建起了帮扶贫困村户的“直通车”、加快脱贫步伐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历练干部作风的“大课堂”,谱写了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宣战的辉煌篇章。双联行动成为我省“十二五”时期民生工程的最大亮点,成为全省“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脱贫攻坚工作品牌,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得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各方面的真心拥护和普遍赞誉。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凝聚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以双联行动为载体,省、市、县、乡全面动员,党政军企同频共振,全省各级1.4万多个双联单位联系1.5万多个村、40.8万名双联干部联系101.3万贫困户,8万多名人大代表、1万多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209家省外单位主动帮扶。特别是经过动态调整,将帮扶力量聚焦到了建档立卡的6220个贫困村、417万贫困人口上,协同作战,集中发力,精准帮扶,聚合起了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二是推动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超常规改善。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紧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推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持续推进“八个全覆盖”、着力做好“五件实事”,帮建了一大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的建设项目,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吃水、行路、住房、用电、看病、上学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帮办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在双联行动推动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些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各级双联单位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致富技能”的帮扶要求,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潜在优势,帮助贫困村户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协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和促进了扶贫对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16年1月18日19:39:21
周兴福:四是实现了贫困地区发展融资难题的有效破解。在双联行动中,创造性地开发了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农民资金互助社等70多项涉农金融新服务和新产品;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立起了融资贷款担保体系,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农村、投向贫困地区;整合了双联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在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题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五是构建起了有效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管道”。由联村单位牵头,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县乡包村干部,在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组建起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工作队员27815名,平均每个工作队4.5人。工作队充分发挥精准脱贫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贫困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认真落实精准识别、精准脱贫“853”管理办法,对接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帮扶任务的落实,使双联帮扶工作更加聚焦、更加精准。
六是强化了党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基层基础和群众基础。各级双联单位帮助联系村新建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9545个,指导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7608个,开展双联单位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从双联单位选派333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选聘4433名大学生村官到双联贫困村任职,宣传政策211.69万场次,反映群众意见建议147.65万条,帮办实事好事128.97万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8.14万件。通过双联行动,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同时,各级双联单位在助推精准扶贫中,培育和打造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双联贫困村结对共建”、“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保民生、促三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行动”等特色鲜明的双联工作品牌,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
七是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以双联行动为平台,全省上下紧盯脱贫攻坚任务,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精准推进人力物力、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贫困地区聚集,实施到村到户的个性化帮扶措施,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步伐;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更深层次、更大力度上推动贫困地区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着力补齐小康“短板”,加快了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双联行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效应,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创造形成的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双联助推脱贫攻坚的“甘肃模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领导示范引领,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各级各双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马当先”推动落实;得益于全省各级双联单位和广大双联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带着感情扶贫济困的亲民为民作风;得益于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实践充分证明,双联行动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城乡互动、补齐小康短板的务实举措,是践行根本宗旨、服务贫困群众的生动实践,是锻造提高干部、砥砺过硬作风的最好战场。
当前,扶贫开发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继续把双联行动作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按照省委“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精准扶贫、基层组织保障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帮扶力量更加聚焦到建档立卡的帮扶对象上,把帮扶任务更加聚焦到“1+17”精准扶贫政策的对接落实上,把帮扶重点更加聚焦到富民产业培育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把“853”挂图作业的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每一个联户干部的“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军令状”上,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认真、用心、使劲、过细、求效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19:46:45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请任燕顺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46:49
任燕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谋划工作载体和抓手,以双联行动汇聚攻坚力量、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向攻坚重点、以“1+17”精准扶贫方案明确攻坚路径,全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十二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2015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实施挂图作业。对建档立卡数据定期进行核查,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调整,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近期,省上印发了《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主要是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省精准扶贫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攻坚需要。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亿元,较上年增长9.3%;整合20个省级部门440亿元专项资金,一次性切块下达到县;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发放215.8亿元,惠及45万户;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对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行政村的全覆盖。在“甘肃政务网”上建立了扶贫清单,设立“12317”扶贫监督电话,进一步拓宽了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渠道,我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连续两年被国家评为A级。
三是创新脱贫机制,推进难点攻坚。紧盯制约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和贫困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项目,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0%;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1025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提高到8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改造农村危房21.8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万户17.1万人,新建贫困村“乡村舞台”2874个,新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2400所,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省上对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中职教育免除学费并发放助学金、就读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免除学费及书本费。一、二类低保对象保障水平超过现行贫困线标准,实现政策性脱贫,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着力培育壮大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4.9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1.7万人,获证29.4万人。陇南市扶贫办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2016年1月18日19:51:41
任燕顺:四是凝聚多方力量,强化人才支撑。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两个全覆盖”的目标。同时,为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省上选派厅、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到58贫困县挂任副书记和科技副县长,并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大学生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新增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证监会、中石化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组织开展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双联”单位协调落实资金38.9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资金1.47亿元,甘肃成为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确定的唯一对口帮扶地区,全年到位帮扶资金79亿元。
五是树立考核导向,落实攻坚责任。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制定出台了《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甘肃省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机制实施细则(试行)》,引导各级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将工作重点放到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困难上来。
六是加强政策宣传,注重典型引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我省召开了“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实地观摩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涌现的先进典型,召开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中央和省属各主要媒体,在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宣传政策、推广典型、凝心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看,2015年是我省扶贫资金投入最大、贫困地区发展最快、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条:一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局面。二是戮力同心的大扶贫攻坚体系,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做起,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衔接的目标责任体系。三是组合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1+17”精准扶贫方案,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政策效应。四是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加强了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相互衔接、严格规范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了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2016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心中强化“一号工程”意识,着力抓好“十件大事”,继续夯实建档立卡工作基础,认真落实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全力抓好“1+17”扶贫方案落地见效,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19:56:04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请韩临广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56:16
韩临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对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5年,全省农牧系统紧紧围绕“1+17”精准扶贫方案确定的工作重点,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技术向扶贫集中,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是靠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大会后,我们立即将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中提出的富民产业培育目标细化分解到各贫困县,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厅班子成员及具体处室和厅属单位。协调指导市县编制了富民产业规划,制订了年度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台账,年内省上统一安排进行了两次集中督查,通过上下互动,层层加压,将省上的富民产业政策对接落实到基层,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制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苹果产业规范化发展的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先后整合9.35亿元农牧业发展资金用于富民产业,成功推动建成了一批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15年贫困地区新增特色优势产业面积96.9万亩(全省新增100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733个(全省新建815个),草食畜、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等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撑,提供了约三分之二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三是依靠科技,着力推动富民产业提质增效。争取旱作农业扶持资金4.1亿元,全部用于75个贫困县(区),完成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一系列旱作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模式的推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基础;航天育种、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脱毒种薯繁育、中药材新品种开发与标准化种植、特色林果繁育与栽培、玉米品种选育与制种、草地农业等技术推广应用与创新,成为富民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四是培育主体,着力提高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从事特色产业发展的经营组织达9147个,较上年增长20.6%,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达2783个,较上年增长10%;联合省扶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通知》,全省贫困地区依法注册农民合作社5.4万家,占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的95.52%;6220个贫困村成立农民合作社10724家,成立合作社的贫困村占贫困村总数的67.5%,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增强。
2016年1月18日20:00:35
韩临广: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贫困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为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引导贫困地区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省贫困地区土地流转面积1078.2万亩,占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的94.9%,土地确权登记面积911.59万亩,占全省已确权面积的91%,有力增强了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聚焦重点发力,大力推进富民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
一是继续落实富民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方案及扶持办法,编制实施“十三五”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
二是不断提升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把贫困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富民产业培育的突破口,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互利共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帮扶,让分散经营贫困户搭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致富快车。
三是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围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四是着力提高贫困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供种育苗等服务,加大对农产品储藏窖等生产服务设施的补贴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重点产业。
五是精准发力增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效。继续加大对各类培训资源的整合配置,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产业培训等项目资源,集中对新一轮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精准性和实效性。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20:03:33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2016年1月18日20:03:53
《澳门华人报》甘肃站记者:请问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在脱贫攻坚中有那些作用?
2016年1月18日20:04:14
任燕顺: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深入推进全省“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精准化管理的重大举措,也是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参与谋划设计、亲自组织推动。建设工作自2015年6月份启动以来,“1+17”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全程参与,中国电信甘肃万维公司组织百余人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奋战,全省各级10多万扶贫干部加班加点采录信息,目前,平台初步建设形成了采集、统计、分析、管理功能。
我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定位是: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建立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各级相关行业部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为开展精准扶贫“1+17”实施方案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同时,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省、市、县、乡、村5个层级,研究开发了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数据分析、绩效考核5个管理子系统。目前,通过大数据平台应用,可以对全省贫困人口和2015年预脱贫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精准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1+17”涉及的行业部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度进行专项分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应用,使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按照“六个精准”和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迈上了新的台阶。当然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信息采集队伍的培训、行业部门的协作、数据的分析和平台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全省先后召开了20余次业务研讨会议,对各行业间指标整合及对接问题反复研究讨论。信息采集工作开展后,各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培训指导,提高行业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高质量完成信息采录。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大数据采集“回头看”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集中人员力量,每季度开展一次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录更新,10多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双联干部参与采录。三是建立了县乡村组户和各行业部门层层审核把关的责任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行性。
2016年1月18日20:11:30
《甘肃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在全省脱贫攻坚进程中,各级双联单位和机关干部都发挥了主要作用。请问周主任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发挥好双联单位双联干部积极帮扶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2016年1月18日20:12:01
周兴福:谢谢!毛主席有句名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仔,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小康是人民群众的小康,脱贫致富,干部是“帮手”,群众是主体,光靠“帮手”着急还不行,关键是群众要有积极性。“帮手”要“苦帮”,群众要“苦干”。
在双联行动中,要处理好双联单位帮扶和基层干部群众主体的关系,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内生动力,调动他们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尽心竭力、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办实事好事,解决急事难事,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基层干部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志气。另一方面,把“鼓口袋”与“活脑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观摩考察、算账对比、典型引路,帮助他们掌握政策、学会运用政策致富;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新方式、新技术致富;动员他们流转土地、参股入股、承包经营、转移就业和创业,多渠道致富;鼓励他们依托双联行动解决脱贫难题,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智力帮扶,不断激发他们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梦想和信心,调动他们凭借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谢谢您!
2016年1月18日20:15:4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站记者:贫困地区农民信息闭塞,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较差,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请问农牧厅有什么打算和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6年1月18日20:16:25
韩临广:我省探索形成的“各级政府+金融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扩大资金规模、贫困户能力不足、农产品滞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壮大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这种扶贫模式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蔬菜、瓜果、牛羊等产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牛羊产业病情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销路不畅,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
一是着力提升贫困户组织化水平。坚持把贫困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富民产业培育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农民合作社,优先支持贫困村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千方百计鼓励贫困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与贫困户结成互利共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帮扶,让分散经营贫困户搭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致富快车。
二是扩大向西开放力度。办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西凭祥口岸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和出口服务平台,做好省内企业向外出口服务保障工作,提升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外销份额。
三是加强与商务部门协作。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销售规模。
四是支持贫困地区举办各类农产品展销展示会。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加各层次展销会、推介会,加大对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宣传。
我们将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为契机,虚心汲取各方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紧盯目标、靠实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把富民产业培育工作推向纵深,为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1月18日20:23:00
《中国经济时报》甘肃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省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退出机制相关内容。谢谢!
2016年1月18日20:23:16
任燕顺:根据中央和省上相关文件精神,我们起草了《甘肃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近一年时间,先后多次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意见建议。为了使《实施细则》更具可操作性,得到基层认可,省扶贫办到崆峒、临洮、两当、肃南等县,抽取若干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指标设置、评分标准、计算公式、指标解释等进行了实测分析,征求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实施细则》已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同意,正式印发执行,内容共六章十八条,明确了贫困退出的政策依据,适用范围,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退出指标体系,验收主体、验收程序、减贫激励政策及保障措施。同时,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脱贫验收工作的通知》,即将出台“3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实施办法,即村级脱贫验收“3”方责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由包村干部签字)、贫困户三方在贫困户脱贫验收表、返贫人口认定表、贫困村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村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乡级脱贫验收“3”方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扶贫专干)三人在本乡(镇)脱贫人口花名册、返贫人口花名册、贫困村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乡(镇)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县级脱贫验收“4”方责任,贫困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县(区)扶贫办主任、县(区)统计局局长四人在本县(区)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退出贫困村花名册、贫困县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非贫困县在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上共同签字,对本县(区)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市级脱贫验收“2”方责任,市(州)委书记、市(州)长两人在本市(州)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退出贫困村花名册、贫困县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市(州)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责任体系的健全落实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真扶贫、真脱贫。
2016年1月18日20:33:42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我下去采访的时候,在陇东南一些地区,发现好几个贫困村,村村都在发展放养鸡,对这种产业雷同度比较高的富民产业,目前在全省的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比较普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难卖出去。请问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产业发展层次低、富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2016年1月18日20:34:21
韩临广:现在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很多地方一哄而上,就会出现你说的产业发展层次低、发展滞后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的选准主导产业,从我们的富民产业上来说,主要在贫困村找到适合这个贫困村发展的富民产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市场化、精准化的思路确定地域特色凸显、市场优势突出的富民产业;二是在发展富民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简单的发展一些低端的产品,要做优做精产品;你提到的自然养殖的问题,真正的土鸡、具有品种优势的散养鸡在市场上卖的非常好,好的产品就会占领市场。三是要不断更新品种,满足市场新的需求。不控制规模、不更新品种,无限的发展下去,简单的一哄而上,就会出现市场卖难的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有计划的控制规模,不断引进新品种,在产品的更新上下功夫。
2016年1月18日20:38:20
《光明日报》甘肃站记者:刚才,听到周主任介绍了有关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情况,请问周主任,目前驻村帮扶工作队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如何,省上对驻村帮扶工作在下一步有哪些新的打算?
2016年1月18日20:38:51
周兴福:刚才,我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发挥情况已作了一些介绍。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加强脱贫攻坚最前沿力量的务实举措,是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有效“管道”。
工作队组建以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核实了扶贫对象,制定了到村到户帮扶措施,采集了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二是宣传和对接落实了“1+17”精准扶贫政策、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措施;三是落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帮扶任务;四是为贫困村和困难群众帮办了一批好事实事。五是帮助村级组织提高了工作能力,配合加强了村务管理等。总体上看,工作队组建以来,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作用凸显。
下一步,重点是要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运行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工作。在队伍建设上,继续配强力量、优化结构,抓好政策培训,提升工作队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运行管理上,加强工作指导、跟踪督查、制度落实和考核管理,要健全工作台账,确保工作队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落实好各项帮扶任务。在作用发挥上,进一步发挥精准扶贫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贫困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对接落实好“1+17”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好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措施,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同时,协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发现和总结基层涌现出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典型、好经验。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面临的任务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承担的使命光荣。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双联单位既要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也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保证他们“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2016年1月18日20:44:58
主持人 明连成: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6年1月18日20:45:04
主持人 明连成: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欢迎各位参加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
本次记者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关情况。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农工办、省委双联办主任周兴福先生,省扶贫办主任任燕顺先生,省农牧厅副厅长韩临广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周兴福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34:40
周兴福: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根据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安排,我就全省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情况作简要介绍。
大家知道,正在陇原大地如火如荼深入开展的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双联行动,是省委立足脱贫攻坚新实践、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作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全省上下坚决贯彻省委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最大任务,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重点,以双联行动为平台和载体,全面落实“六大任务”、精心打造“三大工程”,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搭建起了帮扶贫困村户的“直通车”、加快脱贫步伐的“助推器”、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历练干部作风的“大课堂”,谱写了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宣战的辉煌篇章。双联行动成为我省“十二五”时期民生工程的最大亮点,成为全省“三农”工作的主旋律,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脱贫攻坚工作品牌,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得到了人民群众与社会各方面的真心拥护和普遍赞誉。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凝聚了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以双联行动为载体,省、市、县、乡全面动员,党政军企同频共振,全省各级1.4万多个双联单位联系1.5万多个村、40.8万名双联干部联系101.3万贫困户,8万多名人大代表、1万多名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209家省外单位主动帮扶。特别是经过动态调整,将帮扶力量聚焦到了建档立卡的6220个贫困村、417万贫困人口上,协同作战,集中发力,精准帮扶,聚合起了规模空前的脱贫攻坚强大力量。
二是推动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超常规改善。各级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紧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力推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1+17”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持续推进“八个全覆盖”、着力做好“五件实事”,帮建了一大批基础性、公共性、民生性的建设项目,集中解决了一大批吃水、行路、住房、用电、看病、上学以及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老大难问题,帮办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在双联行动推动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一些贫困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是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各级双联单位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劳动力有致富技能”的帮扶要求,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生产条件,发挥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潜在优势,帮助贫困村户制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协调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建立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和促进了扶贫对象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2016年1月18日19:39:21
周兴福:四是实现了贫困地区发展融资难题的有效破解。在双联行动中,创造性地开发了双联惠农贷款、精准扶贫小额贷款、农民资金互助社等70多项涉农金融新服务和新产品;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建立起了融资贷款担保体系,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充分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了更多金融资金投向农村、投向贫困地区;整合了双联帮扶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在解决贫困地区融资难题上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五是构建起了有效落实精准扶贫的工作“管道”。由联村单位牵头,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县乡包村干部,在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组建起了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工作队员27815名,平均每个工作队4.5人。工作队充分发挥精准脱贫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贫困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认真落实精准识别、精准脱贫“853”管理办法,对接落实“1+17”精准扶贫政策,扎实推进各项帮扶任务的落实,使双联帮扶工作更加聚焦、更加精准。
六是强化了党在贫困地区农村的基层基础和群众基础。各级双联单位帮助联系村新建改建村“两委”办公场所9545个,指导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7608个,开展双联单位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从双联单位选派333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选聘4433名大学生村官到双联贫困村任职,宣传政策211.69万场次,反映群众意见建议147.65万条,帮办实事好事128.97万件,调处化解矛盾纠纷38.14万件。通过双联行动,提升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的能力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同时,各级双联单位在助推精准扶贫中,培育和打造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政协委员助推双联行动”、“双联贫困村结对共建”、“双联法律服务直通车”、“保民生、促三农”、“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救助行动”等特色鲜明的双联工作品牌,发挥了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
七是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以双联行动为平台,全省上下紧盯脱贫攻坚任务,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上精准推进人力物力、项目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加速向贫困地区聚集,实施到村到户的个性化帮扶措施,加快了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步伐;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更深层次、更大力度上推动贫困地区深化改革,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活力,着力补齐小康“短板”,加快了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双联行动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效应,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坚强领导和有力推动,创造形成的党政主导、群众主体、双联助推脱贫攻坚的“甘肃模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领导示范引领,省委常委和省级领导率先垂范、亲力亲为,各级各双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马当先”推动落实;得益于全省各级双联单位和广大双联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带着感情扶贫济困的亲民为民作风;得益于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实践充分证明,双联行动是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抓手,是推进城乡互动、补齐小康短板的务实举措,是践行根本宗旨、服务贫困群众的生动实践,是锻造提高干部、砥砺过硬作风的最好战场。
当前,扶贫开发正处于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全省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继续把双联行动作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按照省委“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落实精准扶贫、基层组织保障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把帮扶力量更加聚焦到建档立卡的帮扶对象上,把帮扶任务更加聚焦到“1+17”精准扶贫政策的对接落实上,把帮扶重点更加聚焦到富民产业培育和增加农民收入上,把“853”挂图作业的措施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每一个联户干部的“任务书、时间表、作战图、军令状”上,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认真、用心、使劲、过细、求效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19:46:45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请任燕顺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46:49
任燕顺: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心谋划工作载体和抓手,以双联行动汇聚攻坚力量、以“1236”扶贫攻坚行动指向攻坚重点、以“1+17”精准扶贫方案明确攻坚路径,全力向贫困发起总攻。“十二五”期间,全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发生率由40.5%下降到15%。2015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是夯实工作基础,实施挂图作业。对建档立卡数据定期进行核查,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行实名制管理和动态调整,做到有进有出、应扶尽扶。近期,省上印发了《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实施意见》,主要是做到平台8个准,村级5张图、户户3本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省精准扶贫施工图、任务书、时间表。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攻坚需要。争取到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0亿元,较上年增长9.3%;整合20个省级部门440亿元专项资金,一次性切块下达到县;实施总规模400亿元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已发放215.8亿元,惠及45万户;实现了贫困村互助资金项目对贫困村和藏区有贫困人口行政村的全覆盖。在“甘肃政务网”上建立了扶贫清单,设立“12317”扶贫监督电话,进一步拓宽了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渠道,我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绩效连续两年被国家评为A级。
三是创新脱贫机制,推进难点攻坚。紧盯制约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和贫困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项目,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80%;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1025公里,建制村道路通畅率提高到82%;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改造农村危房21.8万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5万户17.1万人,新建贫困村“乡村舞台”2874个,新建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2400所,贫困人口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5个百分点,省上对贫困家庭子女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中职教育免除学费并发放助学金、就读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免除学费及书本费。一、二类低保对象保障水平超过现行贫困线标准,实现政策性脱贫,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着力培育壮大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完成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34.95万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31.7万人,获证29.4万人。陇南市扶贫办获得了2015年度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2016年1月18日19:51:41
任燕顺:四是凝聚多方力量,强化人才支撑。实现了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帮扶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的“两个全覆盖”的目标。同时,为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省上选派厅、处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到58贫困县挂任副书记和科技副县长,并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大学生干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新增国务院扶贫办、中国证监会、中石化等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组织开展了扶贫日系列活动,“双联”单位协调落实资金38.9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资金1.47亿元,甘肃成为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确定的唯一对口帮扶地区,全年到位帮扶资金79亿元。
五是树立考核导向,落实攻坚责任。注重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制定出台了《全省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甘肃省建立贫困人口和贫困县退出机制实施细则(试行)》,引导各级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将工作重点放到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困难上来。
六是加强政策宣传,注重典型引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我省召开了“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实地观摩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涌现的先进典型,召开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中央和省属各主要媒体,在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宣传政策、推广典型、凝心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看,2015年是我省扶贫资金投入最大、贫困地区发展最快、贫困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四条:一是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局面。二是戮力同心的大扶贫攻坚体系,从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做起,层层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形成了条块结合、纵横衔接的目标责任体系。三是组合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1+17”精准扶贫方案,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组合拳,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政策效应。四是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省委省政府加强了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相互衔接、严格规范的政策制度体系,保障了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2016年,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心中强化“一号工程”意识,着力抓好“十件大事”,继续夯实建档立卡工作基础,认真落实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全力抓好“1+17”扶贫方案落地见效,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19:56:04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请韩临广先生介绍情况。
2016年1月18日19:56:16
韩临广: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各位对精准扶贫富民产业培育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2015年,全省农牧系统紧紧围绕“1+17”精准扶贫方案确定的工作重点,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技术向扶贫集中,富民产业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是靠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大会后,我们立即将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中提出的富民产业培育目标细化分解到各贫困县,将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厅班子成员及具体处室和厅属单位。协调指导市县编制了富民产业规划,制订了年度实施方案,建立了工作台账,年内省上统一安排进行了两次集中督查,通过上下互动,层层加压,将省上的富民产业政策对接落实到基层,确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整合资源,强力推进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制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马铃薯、蔬菜、中药材、苹果产业规范化发展的意见和年度实施方案,先后整合9.35亿元农牧业发展资金用于富民产业,成功推动建成了一批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的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2015年贫困地区新增特色优势产业面积96.9万亩(全省新增100万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小区)733个(全省新建815个),草食畜、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等富民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撑,提供了约三分之二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
三是依靠科技,着力推动富民产业提质增效。争取旱作农业扶持资金4.1亿元,全部用于75个贫困县(区),完成全膜双垄沟播面积150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一系列旱作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模式的推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基础;航天育种、马铃薯品种选育与脱毒种薯繁育、中药材新品种开发与标准化种植、特色林果繁育与栽培、玉米品种选育与制种、草地农业等技术推广应用与创新,成为富民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四是培育主体,着力提高贫困村农民组织化程度。组织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从事特色产业发展的经营组织达9147个,较上年增长20.6%,特色产业龙头企业达2783个,较上年增长10%;联合省扶贫攻坚行动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通知》,全省贫困地区依法注册农民合作社5.4万家,占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的95.52%;6220个贫困村成立农民合作社10724家,成立合作社的贫困村占贫困村总数的67.5%,新型经营主体对农民的带动作用增强。
2016年1月18日20:00:35
韩临广:五是深化改革,加快贫困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步伐。把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为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的重要手段,引导贫困地区土地有序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省贫困地区土地流转面积1078.2万亩,占全省土地流转总面积的94.9%,土地确权登记面积911.59万亩,占全省已确权面积的91%,有力增强了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积极主动作为,聚焦重点发力,大力推进富民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在贫困地区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比重。
一是继续落实富民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项目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方案及扶持办法,编制实施“十三五”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
二是不断提升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水平。坚持把贫困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富民产业培育的突破口,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结成互利共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帮扶,让分散经营贫困户搭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致富快车。
三是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围绕贫困地区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机制。
四是着力提高贫困村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扶持贫困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为农户提供代耕代收、统防统治、烘干储藏、供种育苗等服务,加大对农产品储藏窖等生产服务设施的补贴扶持力度,使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重点产业。
五是精准发力增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效。继续加大对各类培训资源的整合配置,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特色产业培训等项目资源,集中对新一轮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精准性和实效性。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6年1月18日20:03:33
主持人 明连成: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2016年1月18日20:03:53
《澳门华人报》甘肃站记者:请问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在脱贫攻坚中有那些作用?
2016年1月18日20:04:14
任燕顺: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深入推进全省“1+17”精准扶贫实施方案,以现代信息技术对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精准化管理的重大举措,也是全国第一个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平台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参与谋划设计、亲自组织推动。建设工作自2015年6月份启动以来,“1+17”省直相关行业部门全程参与,中国电信甘肃万维公司组织百余人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奋战,全省各级10多万扶贫干部加班加点采录信息,目前,平台初步建设形成了采集、统计、分析、管理功能。
我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定位是: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技术,建立甘肃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实现各级相关行业部门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信息共享和精准扶贫业务协作,为开展精准扶贫“1+17”实施方案提供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同时,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和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科学依据。
我省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省、市、县、乡、村5个层级,研究开发了扶贫对象、扶贫措施、扶贫成效、数据分析、绩效考核5个管理子系统。目前,通过大数据平台应用,可以对全省贫困人口和2015年预脱贫人口的对象分布、致贫原因、健康状况、教育程度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精准贷款、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等“1+17”涉及的行业部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进度进行专项分析。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应用,使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按照“六个精准”和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迈上了新的台阶。当然这项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在信息采集队伍的培训、行业部门的协作、数据的分析和平台的运行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真实性,一是加强培训指导。全省先后召开了20余次业务研讨会议,对各行业间指标整合及对接问题反复研究讨论。信息采集工作开展后,各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培训指导,提高行业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高质量完成信息采录。先后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和大数据采集“回头看”整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集中人员力量,每季度开展一次大数据管理平台信息采录更新,10多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双联干部参与采录。三是建立了县乡村组户和各行业部门层层审核把关的责任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行性。
2016年1月18日20:11:30
《甘肃日报》记者:我们关注到在全省脱贫攻坚进程中,各级双联单位和机关干部都发挥了主要作用。请问周主任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发挥好双联单位双联干部积极帮扶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激发基层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
2016年1月18日20:12:01
周兴福:谢谢!毛主席有句名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鸡仔,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小康是人民群众的小康,脱贫致富,干部是“帮手”,群众是主体,光靠“帮手”着急还不行,关键是群众要有积极性。“帮手”要“苦帮”,群众要“苦干”。
在双联行动中,要处理好双联单位帮扶和基层干部群众主体的关系,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内生动力,调动他们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双联单位和双联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尽心竭力、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村、贫困群众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办实事好事,解决急事难事,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基层干部群众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志气。另一方面,把“鼓口袋”与“活脑袋”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观摩考察、算账对比、典型引路,帮助他们掌握政策、学会运用政策致富;引导他们开阔视野,更新生产经营理念,充分利用新方式、新技术致富;动员他们流转土地、参股入股、承包经营、转移就业和创业,多渠道致富;鼓励他们依托双联行动解决脱贫难题,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智力帮扶,不断激发他们追求美好富裕生活的梦想和信心,调动他们凭借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谢谢您!
2016年1月18日20:15:4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站记者:贫困地区农民信息闭塞,市场营销能力相对较差,容易造成农产品滞销的问题。请问农牧厅有什么打算和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6年1月18日20:16:25
韩临广:我省探索形成的“各级政府+金融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在实践中发挥了良好作用,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短缺、扩大资金规模、贫困户能力不足、农产品滞销、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壮大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较低,这种扶贫模式的推广需要一个过程。蔬菜、瓜果、牛羊等产业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牛羊产业病情多,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销路不畅,农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
一是着力提升贫困户组织化水平。坚持把贫困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富民产业培育的突破口,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力量扶持农民合作社,优先支持贫困村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千方百计鼓励贫困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与贫困户结成互利共蠃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股权化帮扶,让分散经营贫困户搭上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的致富快车。
二是扩大向西开放力度。办好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西凭祥口岸农产品展示体验馆和出口服务平台,做好省内企业向外出口服务保障工作,提升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外销份额。
三是加强与商务部门协作。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销售规模。
四是支持贫困地区举办各类农产品展销展示会。积极组织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加各层次展销会、推介会,加大对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的宣传。
我们将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为契机,虚心汲取各方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坚持紧盯目标、靠实责任、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把富民产业培育工作推向纵深,为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1月18日20:23:00
《中国经济时报》甘肃站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我省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退出机制相关内容。谢谢!
2016年1月18日20:23:16
任燕顺:根据中央和省上相关文件精神,我们起草了《甘肃省建立贫困退出机制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从2015年上半年开始,近一年时间,先后多次征求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州意见建议。为了使《实施细则》更具可操作性,得到基层认可,省扶贫办到崆峒、临洮、两当、肃南等县,抽取若干贫困村和贫困户,对指标设置、评分标准、计算公式、指标解释等进行了实测分析,征求了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
《实施细则》已经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同意,正式印发执行,内容共六章十八条,明确了贫困退出的政策依据,适用范围,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退出指标体系,验收主体、验收程序、减贫激励政策及保障措施。同时,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脱贫验收工作的通知》,即将出台“3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实施办法,即村级脱贫验收“3”方责任,贫困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由包村干部签字)、贫困户三方在贫困户脱贫验收表、返贫人口认定表、贫困村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村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乡级脱贫验收“3”方责任,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乡(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扶贫专干)三人在本乡(镇)脱贫人口花名册、返贫人口花名册、贫困村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乡(镇)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县级脱贫验收“4”方责任,贫困县县(区)委书记、县(区)长、县(区)扶贫办主任、县(区)统计局局长四人在本县(区)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退出贫困村花名册、贫困县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非贫困县在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上共同签字,对本县(区)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市级脱贫验收“2”方责任,市(州)委书记、市(州)长两人在本市(州)脱贫人口汇总表、返贫人口汇总表、退出贫困村花名册、贫困县退出验收表上共同签字,对本市(州)脱贫验收的真实性负责。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还要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责任体系的健全落实和社会监督,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真扶贫、真脱贫。
2016年1月18日20:33:42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我下去采访的时候,在陇东南一些地区,发现好几个贫困村,村村都在发展放养鸡,对这种产业雷同度比较高的富民产业,目前在全省的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比较普遍,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很难卖出去。请问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种产业发展层次低、富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2016年1月18日20:34:21
韩临广:现在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很多地方一哄而上,就会出现你说的产业发展层次低、发展滞后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首先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精准的选准主导产业,从我们的富民产业上来说,主要在贫困村找到适合这个贫困村发展的富民产业,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按照市场化、精准化的思路确定地域特色凸显、市场优势突出的富民产业;二是在发展富民产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简单的发展一些低端的产品,要做优做精产品;你提到的自然养殖的问题,真正的土鸡、具有品种优势的散养鸡在市场上卖的非常好,好的产品就会占领市场。三是要不断更新品种,满足市场新的需求。不控制规模、不更新品种,无限的发展下去,简单的一哄而上,就会出现市场卖难的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有计划的控制规模,不断引进新品种,在产品的更新上下功夫。
2016年1月18日20:38:20
《光明日报》甘肃站记者:刚才,听到周主任介绍了有关全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情况,请问周主任,目前驻村帮扶工作队运行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如何,省上对驻村帮扶工作在下一步有哪些新的打算?
2016年1月18日20:38:51
周兴福:刚才,我对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作用发挥情况已作了一些介绍。选派驻村帮扶工作队到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着眼打赢脱贫攻坚大决战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加强脱贫攻坚最前沿力量的务实举措,是扶贫工作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有效“管道”。
工作队组建以来,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摸清村情民意的基础上,核实了扶贫对象,制定了到村到户帮扶措施,采集了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二是宣传和对接落实了“1+17”精准扶贫政策、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措施;三是落实了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等帮扶任务;四是为贫困村和困难群众帮办了一批好事实事。五是帮助村级组织提高了工作能力,配合加强了村务管理等。总体上看,工作队组建以来,运行良好、管理规范、作用凸显。
下一步,重点是要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运行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工作。在队伍建设上,继续配强力量、优化结构,抓好政策培训,提升工作队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运行管理上,加强工作指导、跟踪督查、制度落实和考核管理,要健全工作台账,确保工作队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落实好各项帮扶任务。在作用发挥上,进一步发挥精准扶贫指导员、项目实施协调员、政策法规宣传员、贫困群众服务员、资金使用监督员的作用,对接落实好“1+17”精准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好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措施,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同时,协助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发现和总结基层涌现出的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典型、好经验。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面临的任务繁重、肩负的责任重大、承担的使命光荣。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双联单位既要对他们高标准、严要求,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也要为他们创造和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保证他们“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2016年1月18日20:44:58
主持人 明连成: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16年1月18日2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