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扶贫攻坚 要出实招见实效
稿件来源:甘肃农民报 发布时间:2016-01-19 14:37:47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我省面对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等一系列典型省情,在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时,如何让精准扶贫见实效,为“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则显得至关重要。
1月16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继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难度再大,也要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0万人以上。
在分组讨论会上,参加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代表们,怀揣着沉甸甸的民意,带着谋划发展的拳拳之心,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就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建言献策。
准确识别因户施策
准确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扶贫的基础。201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精准核实贫困人口和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核实完善了417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数据。秦安县五营乡北坡村,被确定为2015年全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信息采集工作第一个试点村。“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上我们按照对象精准、逐一识别、准确认定、动态调整的要求,逐一对扶贫对象摸底识别认定、全面核对把关,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地确定了扶贫对象,确保真正的扶贫对象进入帮扶范围。”省人大代表、秦安县长程江芬表示。
找准了贫困对象,还要分析致贫原因。省人大代表、陇西县长陈彦吉说,“陇西县是全国最早进行‘三西’建设的县份之一,也是全省43个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我们在分析致贫原因的过程中,总结出除了基础设施落后、生产条件差、缺少脱贫门路等普遍性因素外,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婚致贫、因房致贫、因照顾老人孩子而无法外出务工等,都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找到了致贫原因,接下来就需要下大力气因户施策。缺钱的积极协调贷款,没门路的帮助发展产业,有思想的帮助实现创业……”
发展产业巩固成果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找准贫困对象,还要帮助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在50个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林果业、设施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推进“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
“近年来,省上在扶贫开发上的投入很大,但贫困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产业发展的问题。”省人大代表、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扶贫的核心问题是产业扶贫,产业发展不上去,扶贫成果也不会巩固。
“灵台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问题是必须全力以赴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在省人大代表、灵台县委书记刘凯看来,增加群众收入的出路必须是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扶贫,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过去的华川村,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住房难。”省人大代表、通渭县马营镇华川村养殖小区负责人李旺军告诉记者,扶贫开发实施以来,村上按照省长刘伟平提出的“协会+企业+农户、协会+科研院所+农户助推产业发展”要求,走上了协会牵头、企业运作、科研院所助力、群众参与、“联姻”发展的路子。在帮扶干部的精心帮扶下,先后组建了马铃薯良种繁育协会、肉牛养殖协会和苗木繁育协会,吸纳全村287户农户加入,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同时,村上也积极外引企业、内联农户,助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扶贫开发要通过移民式扶贫和产业扶贫对接,一方面把分散在高山上的村民搬迁集中居住,另一方面利用好土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使他们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省人大代表、古浪县委书记李万岳表示,古浪县在坚定不移实施“下山入川”工程的同时,把“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作为扶贫开发的最佳路径,2015年新建设施农牧业1.2万亩以上,以乡镇为单位实现“户均2座棚”,棚均收入达到2万元。
重视能人带动效应
精准扶贫,需要一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领头羊”。这关系到扶贫开发工作成功推进的“蝴蝶效应”能不能实现,更关系到贫困群众能不能致富奔小康。
中等个子,寡言憨厚,历时8年,将年年丰产但销路不畅的西和马铃薯销往四川、陕西、河南等地,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省人大代表、西和县民旺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郭大全,被省委书记王三运亲切的誉为“甘肃的吴仁宝”。
“从2014年开始,我们合作社都是一次性返还社员5587万元,户均1.33万元。”郭大全说,一个村上的致富带头人,他们有灵活的头脑、先进的思想,更有帮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满腔热情。作为人大代表,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会后,我要把会议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好。同时,要尽力履行好代表职责,继续将合作社做大做强、向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让更多的相亲富起来。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让大家共同富。省人大代表、民勤县收成乡兴圣村农民、民勤县甘草产业协会会长张孝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多年来,张孝智抢抓中药材市场机遇,成立农盛甘草专业合作社,跑遍全县18个乡镇,帮助农民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科技”的运行模式,带动全县建成以甘草为主的中药材基地8万亩、肉苁蓉5000亩。仅订单种植药材3万亩就为群众增收1000多万元。
强化责任奋力攻坚
签订扶贫“军令状”、建立正向激励和惩戒约束机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随着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为扶贫开发保驾护航的各项保障制度也随之完善起来。
2015年4月,省委书记王三运在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就强调,要真正把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干部的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扶贫攻坚上来,把措施和力量聚焦到扶贫攻坚上来,把考核和担当导向到扶贫攻坚上来,使推进精准扶贫、加快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成为自觉行动。要健全惩戒约束机制,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效果不明显的,该问责的坚决问责,该惩戒的坚决惩戒。
而就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已经向中央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
2015年底,省委经济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总结会召开,会上,省委副书记欧阳坚等8名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13个有扶贫任务的市州党政一把手和“1+17”涉及的22个省直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也向省委省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紧接着,镇原、卓尼、靖远等地,也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目标,强化了责任,落实了工作。
“立了‘军令状’,完不成任务,那就必须付出代价。在扶贫攻坚的战场上,更要如此。”省人大代表、宕昌县委书记李平生说,宕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5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去年,我们对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中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实不细、造成明显失误的189名责任人进行了追责。
“签‘军令状’的目的不是为了追责,而是为了督促、激励各级党委和政府出真功夫、下大力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从根本上去解决贫困地区的问题。”李平生坦言。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