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全省中医药发展相关情况介绍记者会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7-01-11 09:19:28

















  主持人马森: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记者会,今天记者会的主题是介绍全省中医药发展的相关情况。
 
  我们邀请到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刘维忠先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甘培尚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维忠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17年1月10日19:40:31
 
  刘维忠: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下面我就甘肃省中医药发展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按照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要求,依托中医药资源,以推动卫生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添加中医药元素,推动形成了部门共识,将中医药的发展与医药工业、中医养生保健旅游业、中医药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使各部门及全社会共享卫生改革与发展成果,用改革的办法着力破解财政保障水平低、群众支付能力弱等医改难题,探索出一条群众接受得了、财政支付得起、健康供给有保障、社会满意度较高的改革发展之路,达到了“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目的。全省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筹资总额的比重连续低于40%,卫生负担正在逐步降低。主要做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不断叠加中医药发展势能。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深入挖掘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政策潜力,把中医药贯穿到医改各个环节,出台一揽子配套政策措施,有效降低了群众看病就医费用。先后出台促进中西医并重、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支持陇药产业发展、中医药产业发展先行先试等50余个扶持中医药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省市县设立中医药管理部门,综合医院成立中医管理科,卫生监督有专门中医监督科,为中医药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机制保障。逐步形成了宏观政策倾斜、强化能力提升、健康产业发展和文化宣传跟进“四位一体”的中医药发展格局,为中医药在推动健康甘肃建设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截止“十二五”末,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136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41家),开放中医床位24940张。100%的市州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中医处(科),85%的县市区在卫生计生委设立了中医科(股),各县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疾控机构成立中医管理科。新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11家市、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55家县级中医医院。47家县级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
 
  2017年1月10日19:44:29
 
  不断优化中医药激励机制,有效激发健康服务动能。
 
  以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保基本、强基层作用,积极推动中医药服务更多向基层一线辐射渗透,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多科目、相对完善的“大中医”服务体系,取得显著成效,近三年全省次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均为全国最低。一是完善财政投入机制。5年来,累计投入基础建设、设备配置等专项资金20多亿元,省级中医药专项经费从2010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2015年的3200万元,逐年递增,将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床位补贴标准提高到综合医院的1.5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省级增补了115个中成药品种;合理调整中医骨伤、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诊疗服务收费标准,有力保障了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二是强化新农合引导机制。积极发挥医保政策引导作用,城镇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30%,对所有县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允许327种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范围内调剂使用,部分纳入新农合报销;乡村和社区运用地产药材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产生的费用,由医保和新农合100%报销。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深入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推动中医药学科和人才培养。截止“十二五”末,建成国家级中医药专科35个、省级重点专科14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61个。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和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累计培养中西医结合医生3917名,实用型中医药人才5919名。将2145名具有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纳入乡村医生队伍进行管理。累计评选出199名省级名中医、335名基层(乡村)名中医和38个“中医世家”。全省中医从业人员达到27235人,占全省卫生人员的19%。四是创新中医药进基层机制。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使中医药在基层普遍可及,群众基础更加稳固。目前,建成28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9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39个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或示范县市区、47个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和360个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省90%以上的综合医院、96.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2%的乡镇卫生院、75%的村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作用,有效提升健康促进效能。
 
  坚持大卫生、大健康思路,注重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作用,强化源头控制,以减少病人的方法提升健康促进效能。一是深入推进以免费巡回体检、入户健康指导、“村级三件事”、支付方式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并将中医药纳入改革的各个环节,引导医疗机构将工作重心由注重医疗转向防治并重。截至去年11月底,有343.3万群众接受了免费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筛查出慢病患者165.7万人,随访干预251.8万人次,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积极推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要求有关部门定期监测和治理空气、水、土壤、装饰材料等污染和食品安全,及时纠正危害健康的制度性缺陷。二是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中,将中医药纳入健康体检、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等各个领域和环节。各级或健康教育机构或在县级及以下计生服务站(所)加挂健康教育所牌子,突出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综合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公共卫生科。托幼机构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医疗机构和餐饮服务单位提供药膳。发挥中医药在高血压、糖尿病慢病防治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中的独特优势,创造了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急救援的甘肃经验。三是对疾病谱排序靠前、群众看病负担较重的大病,每年选择5种组织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中西医预防干预的有效措施,发动群众和社会进行干预,有效降低发病率。
 
  2017年1月10日19:51:22
 
  积极促进相关领域融合发展,充分释放健康产业潜能。
 
  把中医药作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牛鼻子”,将发展健康产业与促进民生紧密融合,使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探索出了通过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效实施精准扶贫攻坚的出路。一是省上成立了由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分管领导为组长和成员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二是以我省申报创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为契机,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的新途径。大力扶持药膳、药菜两用蔬菜种植、中医药养生旅游、中医药文化、医养结合等健康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中医药治未病优势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目前,全省发展药菜两用蔬菜90万亩。借助陇东南国家中医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平台,投资40亿元建设8个中医生态养生园,研究推出了10条中医养生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坚持“以学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以商扶贫”思路,积极推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合作,先后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8个岐黄中医学院和5个中医中心。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并成为全国首批六个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之一。目前,省内180个中医药产品在境外注册,当归、黄芪等优势大宗中药材出口量占全国的90%以上,出口额4000多万元。在去年敦煌中医药文化与健康产业国际论坛和文博会上,甘肃与埃及、马达加斯加、伊朗、阿尔巴尼亚等国签署多项中医合作协议,中医药养生体验得到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弘扬中医药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效调动群众看中医、吃中药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良好氛围。一是实施“村级三件事”工程,为全省450万城乡居民发放《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家庭手册》和“健康保健工具包”并开展相关使用技术培训,村村建成健康文化墙,村医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通过4万多面“健康文化墙”,面向乡村为34万多户家庭开展中医6项保健及食疗技术培训,村医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教育沙龙2.4万余场次,让农民群众面对面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的心得及民间单验方,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中医启蒙教育,有效推动中医健康知识进入千万户。二是创作和排演大型秦腔《皇甫谧》、陇剧《医祖岐伯》、京剧《草原曼巴》,与《读者》集团联合出版300种中医读物,评选产生了甘肃省古代、近代、现代已故10大名中医等,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皇甫谧、岐伯文化园分别被国家确定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师承教育基地。三是省、市、县级有关媒体开辟“卫生与健康”科普宣传专栏。定期播放北京“养生堂”节目,开展中医健康养生教育。动员1万多名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腾讯和新浪开微博,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大部分县建立了村医中医微信群,邀请省外著名中医专家入群开展中医药知识辅导讲座。
 
  2017年1月10日19:56:15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工作,深入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甘肃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健康屏障。
 
  谢谢大家!
 
  2017年1月10日19:57:47
 
  主持人马森:现在请各位记者就关注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介绍所在新闻媒体的名称,请记者提问。
 
  2017年1月10日19:57:59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8月19–20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您是怎样理解的,甘肃怎样才能坚持落实好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
 
  刘维忠: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时期,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下强调中西医并重,这是根据中医药几千年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出的基本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卫生工作者,特别是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中医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西医并重的基本方针得到了深入贯彻执行。
 
  但是随着医学模式不断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西医依赖于现代科技急速发展,而中医药受各种历史因素的制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申中西医并重这一工作方针,是中国卫生特色和优势体现的需要,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是健康中国的需要,是健康世界的需要。
 
  甘肃要坚持落实好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站在全局高度,从大健康、大卫生角度出发,把中医药和西医药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部署发展。在中医药和西医药管理体系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财政投入、政策保障等方面要一视同仁,促进中医药和西医药全面协调发展。
 
  二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对法律实施情况和已经出台的政策制度执行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对落实不力的要进行追责。
 
  三是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职责,保障中医药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能够坚决地贯彻执行。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疾控机构和监督机构也要设置独立的中医管理科,确保中医药各项政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落实。
 
  四是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重点要在综合医院扶持和培育一批中西医结合的重点专科专病,大力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医药技术比武活动,三级医院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项目,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体系等方面,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能力。
 
  五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首先,在医学院校的设置布局上和招生规模上,中医药和西医药要基本协调。其次,注重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改革和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中医药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然后,建立“西医学中医”协调发展机制。设立西医学习中医专项经费,在西医人员晋升高级职称技能考试中加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将西医人员学习中医药知识,作为年终考核和高级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等等。
 
  当然,贯彻中西医并重还有诸如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等许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深刻理解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新内涵,抓住机遇,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承担起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的历史使命。
 
  2017年1月10日20:07:30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我省在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2017年1月10日20:07:35
 
  刘维忠:一是举办各层次的西学中培训班。14个市州,每个市州每年举办50人左右的西学中培训班。省级委托甘肃中医药大学和省中医院护理培训基地,每年举办三期省级的“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普通培训班。举办一期“西医学中医或中医学经典”三年制研究生培训班。“十二五”时期,通过西学中普通班,累计培养实用性人才3600多名,通过西学中研究生班,累计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200多名。二是大力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联合省委组织部,出台政策办法,在全省先后二批共选拔了2254名指导老师,5919名继承人开展为期三年的中医药师承带教。三是开展中医药技术比武大赛。省级每年组织中药炮制、中医护理、针灸推拿等技术比武大赛,通过层层技能比武,有效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服务能力。四是实施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项目。从2016年起,联合省委组织部,每年选拔西医领军人才跟师省级名中医,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提高临床疗效。五是开展甘肃省省级名中医、甘肃省基层名中医评选。
 
  2017年1月10日20:17:40
 
  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记者: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我省是如何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
 
  2017年1月10日20:17:50
 
  甘培尚:大家知道,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甘肃也是一个中医药文化大省,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就诞生在甘肃,敦煌医学、武威汉简也是重要的医学史料。甘肃的老百姓信中医、用中医,中医药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同时,甘肃也是一个穷省,全省人口是全国的2%,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而中医药的特点就是“简、便、廉、验”,所以结合甘肃省情,我们确定了“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在推动中医药参与医改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在医改配套政策中,专门出台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的实施办法》,把中医药工作融入到医改的各个环节。在公立医院试点到全面推开的整个过程中,全力推行公立医院改革“315”模式,“1”即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将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单列一条,重点要求。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享受中医医院1.5倍的床位补助待遇。(截止目前,我省已有47家综合医院加挂中西医结合医院牌子)。
 
  二是“三医”联动,完善政策扶持。医疗方面:联合物价部门,及时上调了甘肃省名中医挂号费、骨伤、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中医药的服务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新增51个民族医项目,并确定价格。医保方面: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定点机构范围,在城镇医保对中医医院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报销比例提高10%。新农合对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30%。对群众使用符合条件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全省统一调剂使用的院内中药制剂以及以治疗为目的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新农合全额报销,医保推行甲级目录管理。在分级诊疗工作中,将县级250个病种、乡级50个病种实行中西医同病同价单病种定额付费。医药方面:中药饮片不实行零差率销售,不计入药占比。联合食药监部门,对疗效确切的327种院内中药制剂在全省统一调配使用。在补充甘肃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时,新增115个中成药品种。
 
  三是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投入1.8亿元提升594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每个卫生院或社区卫生中心给予30万)。强化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投入专项经费,建成1个省级适宜技术培训基地,57个县级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开展三轮适宜技术培训,每名医务人员至少掌握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6项食疗保健技术。强化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建成国家级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基地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35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46个、农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重点专科61个。
 
  同时,我们将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乡镇卫生院推行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对省级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实行“床位补助以奖代补考核制度”等等。据国务院医改数据统计,连续3年,甘肃平均门诊费、平均住院费全国最低,这与中医药深度参与医改有一定的关系。
 
  2017年1月10日20:26:2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甘肃站记者:甘肃是如何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现中医药发展的?
 
  2017年1月10日20:26:31
 
  刘维忠:甘肃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旅游保健创新区、中乌(克兰)和中吉(尔吉斯斯坦)中医药合作唯一的执行省份和中医药服务贸易6个试点省之一,这使我省具备发展中医药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坚持以文带医、以医带药、以医带商,以商扶贫的发展思路,构建机制,搭建平台,加强医药卫生领域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了甘肃中医药的发展。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组织省内相关人员、企业出国考察,逐步建立了“以中医药为名片,政府为主导,医院、学校、企业、民间多方参与”的合作交流机制。同时,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到甘肃访问并体验中医药服务,邀请外国学生、患者来甘肃学中医、用中医。二是省政府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明确把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对外服务贸易重点内容,《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三是省卫生计生委研究制定了《甘肃省国(境)外岐黄中医学院管理办法》、《甘肃省国(境)外中医中心管理办法》,建立了国(境)外中医药人才专家库,鼓励全省中医药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对外交流合作。四是先后在俄罗斯、法国、新西兰等8国创办岐黄中医学院,在马达加斯加、摩尔多瓦、匈牙利等5国成立中医中心,传播中医药文化、培养当地中医人才、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等。目前,已派出中医药专家和工作人员40余人,普及中医药文化10000余人,培养中医大夫200余人,治疗国外患者2000余人。2016年7月,省委书记王三运访问匈牙利期间为甘肃省和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合作成立的匈牙利中医中心进行揭牌,对我省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五是建立全省外语人才培训机制。对30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员进行俄语全脱产培训,对400余人进行英语强化培训。六是积极与国外医疗、教育、科研机构开展交流合作。甘肃中医药大学先后与乌克兰国立医科大学、匈牙利考波什堡大学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先后接收25名乌克兰的中医爱好者来甘肃进修中医,中医专业招收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10名本科生、1名研究生,2017年计划再招收25名研究生。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先后接收21名俄罗斯、15名法国中医爱好者进修学习中医。七是积极协助省内中医药知名企业在相关国家办理产品注册准入手续。兰州佛慈在俄罗斯、美国和东南沿海等国家共计完成210个产品的注册,与乌克兰代理商签订了500万罐中药保健饮料的销售合同。甘肃陇神药业完成10种中药产品和中药颗粒剂在吉注册。八是协助我省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册公司。甘肃陇神药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成立中医药公司,甘肃亚兰药业在哈萨克斯坦成立甘肃亚兰有限责任公司,甘肃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吉尔吉斯共和国国立医学检测中心筹备合作共建医学检测中心等。
 
  2017年1月10日20:36:19
 
  香港商报甘肃站记者:甘肃卫生计生系统在新媒体应运方面比较成功,请介绍下新媒体在推动中医发展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2017年1月10日20:36:32
 
  刘维忠:新媒体给甘肃中医和中医人带来了希望、带来了机遇、带来了发展,可以说,没有甘肃中医与新媒体的跨界横搭,人们就不知道有个甘肃中医,也就没有甘肃中医今天的发展,因为好多人都不知道有个甘肃。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发文动员热心的民间中医和市县卫生计生机构开村医中医微信群,组织村医入群交流、讨论,甘肃、广东、京津冀、安徽等省已经有上百位中医专家辅在各市县村医群里指导培训,并每周在群里讲课一次。目前,甘肃60多个市县建立了村医群,有的群人数达到四五百人,不少县每个乡建立了村医微信群,交流非常热烈。甘肃90%以上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服务,与微信群培训有一定关系。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建立了十几个一带一路微信群,每个国家一个群,群里有一带一路国家懂汉语的人员、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人员或大使(如哈萨克斯坦张大使)、甘肃机关、企业、大学、医院有关人员。每天都在群里讨论在一带一路国家办岐黄中医学院、中医中心和出口药材等。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贾海忠先生支持下,甘肃卫生计生委与甘肃电信研发了智慧中医手机软件,不会中医的医生只要输入症状自动开方,专家鉴定诊断符合率80%,目前已经有甘肃、山东等多省的5万村医使用该软件。为此,中国电信把医疗部搬到了兰州,省政府把该企业确定为战略新兴产业,支持1000万元。微博网民建议“栽树就载中药树,种草就种中草药”,我们采纳了这一建议,并协调甘肃中医药大学对全省中药树造林和中药种植作了规划,随后省卫生厅与林业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树造林活动的通知》,与农牧厅联合下发中药种植和药菜两用蔬菜种植等5个通知,与旅游局等联合下发了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业的通知。国家旅游局和中医药局联合批准了“甘肃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陇东南国家创新区”,甘肃各地已经投资40多亿元建立了10个大型中医生态养生园区,省旅游局与卫计委召开了中医旅游推进会,乌克兰已经有2批游客来甘肃开展中医养生旅游。甘肃卫生计生委发文要求全省医疗机构和医生开微博给群众导医、咨询政策和健康知识。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来预约挂号在省级医院一直落后,医院召开微博大会号召科室和医生开微博,该医院预约挂号一下子到了全省第一。
 
  2017年1月10日20:47:15
 
  主持人马森: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记者朋友!
 
  2017年1月10日20: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