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扎实做好机关脱贫攻坚帮扶工作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18-07-12 09:40:30

  (省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骆鸿宽)
 
  去年下半年,按照中央的要求,省委把脱贫攻坚的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转移,并实行省级领导联县包乡抓村制度。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部门的联系点也随之由其他几个地方集中统一调整到了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一年来,在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的指导推动和办公厅的牵头组织下,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部门和各级帮扶干部充分发挥优势作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推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取得实效。尤其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征程中精准再精准、聚焦再聚焦,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标准,为贫困村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做了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作为一名有贫困村任职经历、多年参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见证者、实践者,对在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也有一些初浅的认识。
 
  ——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要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党中央确定的重大目标,这既是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脱贫攻坚、污染防治和防范金融风险)之一,是现阶段必须跨越的特有关口,重点强调“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脱贫攻坚,既为我们作出了表率示范,又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3月下旬胡春华同志来甘调研脱贫攻坚时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走出一条适合西北地区特点的乡村产业发展路子”;4月下旬杨晓渡同志来甘调研时指出,“甘肃脱贫攻坚在前一阶段基础上取得了新进展,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期”“要加强对脱贫攻坚主体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5月初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提出要求。作为权力机关、政治机关和代表机关,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攻坚意识”“决胜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指示要求和省委的统筹安排上来。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全省“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和《甘肃省2017年脱贫攻坚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靠牢压实责任,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做到精准扶贫的“焦点不散,靶心不变”,不断增强打好打赢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把脱贫攻坚当做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
 
  ——帮扶过程中要紧盯脱贫目标,明确重点任务。脱贫攻坚是一项阶段性、历史性的政治任务。今年是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第一年,机关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两个确保”(即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的脱贫目标,突出精准、聚焦难点,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落实针对麦积区五龙镇相关贫困村的重点帮扶任务,既不超越实际、搞层层加码,也不降低标准、影响质量。机关各级帮扶干部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多方施治,以亲力亲为的实际帮扶行动,确保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我认为,脱贫攻坚的重点任务有很多(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劳务输转及培训、安全住房、安全饮水、村组道路、易地搬迁、生态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救助等方面),以下几个方面可能更好入手、见效更快、利在长远:一要发展好富民产业。实践证明,在贫困地区发展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就业和脱贫致富的“不二法宝”。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贫困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因村施策、一村一策,大力推进当地发展花牛苹果、麦积葡萄、花椒、山核桃、中药材和林下经济等扶贫产业,依靠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脱贫。需要发展什么产业,帮扶干部要同群众一起商量、算账,让贫困户自己选择,想要种植、养殖的,帮助其用好种子、种苗,培训其学会实用技术、管理和市场经营手段;想要外出打工或者就地创业就业的,帮助其充分享受费税减免及其他优惠政策,普及法律知识,增强维权意识和本领。对五龙镇而言,要按照全区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镇情实际,科学合理使用省上每年下达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做细做长花椒、核桃、苹果、蔬菜、中药材和生猪、种鸡等种养产业,做大做强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架设高压线等务工产业。支持每一个贫困村培育发展一到两个主导产业,让每个贫困户都有稳定增收的渠道。同时,要支持当地有条件、有意愿的人员利用好电商平台,“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上的近在咫尺”,让广大农村的名优特产走向全国。另一方面,要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组织和技能化培训,把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做实、做强、做规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二要做好技能培训。要注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发挥“培训一人、富裕一户、带动一片”的作用。一手抓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一手抓留守人员和返乡就业创业人员的培训。每年要有组织的从贫困户家庭输转工程施工、交通运输、架设高压线、电焊电工、美容美发、汽车维修等劳务,组织贫困户参加花椒嫁接、果树管理、中药材种植等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对留守人员和返乡人员提供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合作组织管理知识及维权、代办、代理服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按照企业要求,建立“扶贫车间”,培训农村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一来可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二来可以为企业解决用工难和成本贵的问题。三要加快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各项工作,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党和国家在农村推动开展了三项大的产权制度改革:第一项是党的十七大后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这项改革的主要工作基本结束,已转入巩固提升的阶段。第二项是党的十八大后全面铺开的农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目前,这项改革今年将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第三项是农村“三变”(即农村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是党的十九大全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去年9月底,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工作会议对农村“三变”改革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今年以来,以唐仁健省长领衔的“三变”改革领导小组进一步研究了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推进部署了相关工作。作为省一级帮扶单位,机关各级帮扶干部要尽快熟悉这项改革,充分认识农村“三变”改革对加快脱贫攻坚、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农村产业和经营主体、撬动社会资源投入“三农”、培育农民财产观念和契约精神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和当地的安排部署,积极协助推进贫困村的“三变”改革,让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性收入。
 
  ——落实政策时要区别对待,做实做细帮扶计划。让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落地落实是脱贫攻坚帮扶工作的基本要求,做细做实帮扶计划是助推贫困户按时序退出贫困的重要保证。一方面,要通过梳理政策清单,全面学习、具体研究、熟练掌握惠农政策和扶贫政策,用足、用活安全饮水、教育、医疗、安全住房、产业发展等现有政策,搞清楚哪些政策、哪些措施在所联系的镇、村能够实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确保政策落实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按照贫困村脱贫计划,分类实施精准到户项目,做细做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既研究普遍性规律,又解决特殊性问题,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要重在落实各类教育补助、奖励、社会保险和贷款政策,并发动社会力量定人、定时捐助。对一些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没有产业且不适宜集中易地搬迁的贫困地区,更要让下一代通过外出接受教育、成功就业转型,实现“鲤鱼跳农门”。对因病、因残、因灾导致的贫困户,要重在落实大病医疗报销和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积极开展生产、生活救助。要坚持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后,对特殊困难贫困户开展访贫问苦送温暖活动,并及时做好情感慰藉和心理疏导。大家都知道,今年初春,麦积区遭受了雨雪冰冻灾害,花椒、苹果等特色林果受灾面积大,有的林果甚至绝收,以靠土地经营收入为核心的家庭损失惨重。机关各部门和各级帮扶干部要通过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联系劳务、引进“扶贫车间”等方式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门路。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原因导致的贫困户,要重在生产扶持,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其集中培训、上门指导,发动种养殖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贫困户的致富技能。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贫困户,想办法、找门路,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植、养殖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同时,要按照市场需求,引导他们选准致富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确保增产增收,加快脱贫步伐。对帮扶贫困户的剩余劳动力,要多方联系,尽可能介绍外出务工,提高收入;对贫困户家庭毕业的大学生,要引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搜集各类考试或者招聘信息,支持其早日就业、回馈家庭。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贫困户,要重在思想引导,引导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激发其内生动力,不能以简单的一次又一次的走访调查和物质、现金慰问作为主要帮扶活动。要通过面谈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提出学习和创业中的好点子,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小困难,激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思想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解决特殊难题时,要采取超常规措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用绣花的功夫实施精准扶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地方,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加以扶持”。目前,贫困村有什么特殊难题?作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我们应当采取哪些超常规措施加以扶持解决?据了解和判断,我省的深度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如何发展富民产业是一个共性的特殊难题,也是最大的特殊难题,麦积区五龙镇也不例外。这个特殊难题涉及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劳动力技能培训、农村金融创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等多个方面。这个特殊难题解决了,其意义非同小可。破解这个特殊难题,当地党委政府义不容辞,机关相关部门和帮扶干部有能力、有资源解决的,一定要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