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聚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3.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4. 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 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6. 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8.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9. 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10. 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1.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12. 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你笑起来真好看】“六难村”布楞沟的蝶变之路

稿件来源:丝路明珠网 发布时间:2020-08-16 10:31:00

  “以前住的土坯房,遇到下雨房子里到处漏水,家里的盆盆罐罐都拿来接水了……做梦也没想到,我老汉活了大半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越有盼头了。”76岁的马仲成,是布楞沟村巨变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马仲成所在的布楞沟村,属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这里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是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东乡语中,布楞沟是“悬崖边”的意思,它的名称折射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群众生活的艰难。因此,布楞沟曾经是偏远、贫困、落后的代名词。
 
  “以前,布楞沟有‘六难’: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就医难、上学难、增收难。村里全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交通非常不便。村民吃水都是靠水窖收集雨水,或往返30公里到洮河人背畜驮,雇车拉一方水需120元钱,说水比油贵一点不为过。因为缺水少路,村里啥都发展不起来,就连看个病都要到9公里外的乡卫生院……”回忆起以前的布楞沟,马仲成感慨万千。
 
  2013年2月3日,对于布楞沟人来说,是一个永远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来到布楞沟村,亲切看望东乡族群众。他叮嘱大家“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
 
  总书记的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当地的干部群众,也激发和坚定了他们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7年来,在中央、甘肃省及临夏州高度重视下,东乡县积极实施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突出解决制约布楞沟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先后在道路、教育、吃水、生态等民生领域实施了一大批帮扶项目。
 
  2013年,布楞沟流域整体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后,一条20公里平展展的水泥路,似玉带般从高山之巅蜿蜒伸展到布楞沟沟底,将村子与大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自此,村民们告别了出行难、行路难的困局。
 
  “建成了56户新民居,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垃圾箱,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并配套了卫生室、文化室、便民超市、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还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布楞沟小学。”布楞沟村党支部书记陕斌杰说,7年来,布楞沟的变化可谓是翻天地覆。
 
  同时,随着东乡县中西部农村人饮安全工程的实施,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过的村民马麦志家的院子中央,水龙头流淌出了清澈的自来水,井口的白色瓷砖墙面上写着两行红彤彤的大字:“吃水不忘总书记、永远感恩共产党”。
 
  布楞沟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想要扶贫出实效,发展产业要记牢。东乡人历来有养羊的传统,在当地更是有“无羊不成家”的说法,而“东乡手抓”羊肉品牌也是闻名遐迩。
 
  “我们东乡人喜欢养羊,而且会养羊,但以前因为去缺水,养殖业始终发展不起来。”布楞沟村致富带头人马大五德说,因村里条件差加上缺水,养殖业发展不起来,自己小时候就离开村子,在河西一带帮人养羊。
 
  2015年,看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离开家乡15年的马大五德结束打工生活,携积蓄回到家乡,开始筹建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养殖专业合作社。
 
  “仅仅用了7个月,总投资450万元的合作社就办了起来,这完全得益于省上近年来的精准扶贫政策。两山夹沟、山路崎岖的布楞沟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是我返乡创业的信心所在。”马大五德说。
 
  养殖专业合作社办起来后,马大五德主动提出带领乡亲们抱团致富,并把“东乡手抓”羊肉制品卖到了北京。村民除了参与入股分红外,还可进入养殖场工作,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2019年,马大五德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出栏8000只羊,给每户发放青贮草520公斤、分红2000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大五德的养殖场为已经成了布楞沟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还为村民树立了致富的信心。
 
  今年43岁的村民马建英,之前靠种地为生,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以前缺水、缺路,养活人都难,养羊就更不敢想了。”马建英说,东乡历来就有养殖传统,村里的条件好起来以后,自己办起了养殖合作社。
 
  经过几年的发展,马建英的合作社规模逐渐扩大,目前他养的羊存栏近400只,年收入可以达到15万元,此外,他还带动了15户困难群众增收。
 
  “布楞沟村的自来水通了,村里的道路也硬化了,生活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我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生活出行都方便了。”马建英高兴地说。
 
  “企业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说起村里的扶贫车间,布楞沟村的的贫困妇女都会竖起大拇指。
 
  2018年4月,由东乡县委、县政府支持,中石化投资,东乡县妇联牵头建成了布楞沟村巾帼扶贫车间,主要制作花馃馃为主的东乡特色食品。
 
  东乡县妇联主席祁秀莉:“扶贫车间吸纳33名妇女就业,工人平均月收入1500-3000元不等。车间是由东乡族回乡创业女大学生马娟运营,目前效益良好。”
 
  陕斌杰告诉记者:“除了发掘传统产业的潜力,布楞沟村还因地制宜引进了不少新项目。光伏发电、黑木耳种植、金银花种植等,都是村里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1月20日,从临夏市折桥乡到临洮县红旗镇的折红二级公路全线通车。这条承载着布楞沟人企盼与梦想的折红二级公路,直接从布楞沟村穿过,打通了布楞沟西去省城兰州与东到东乡县城的“动脉”,使得布楞沟人的出行更方便了。
 
  “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
 
  水引来了,路修通了,新农村建起来了……总书记的嘱托变成了现实。2014年底,布楞沟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419元,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底,布楞沟村的人均收入达到7218元。
 
  “现在新农村建设好了,山也变绿了。男人们有事业可干,女人们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老人能在家门口就医……以前的苦日子一去不不复返,我老汉算是赶上了。”马仲成高兴地说。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布楞沟村对老旧危房进行改造时,将马麦志家的旧宅保存了下来,建成了村史馆。低矮破败的残垣断壁,与周围的新房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向前来参观的人们展示着布楞沟村的发生的巨变。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沿洗河经济带开发建设优势、折红二级公路穿村而过区位优势、布楞沟村史馆红色资源优势、中石化和厦门市湖里区等帮扶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合作社带贫机制,大规模实施面山生态绿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面推广设施农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推动劳务输转、扶贫车间、规模养殖等产业提质增效,力争把布楞沟打造成全面小康示范村、乡村振兴样板村。”对于布楞沟村未来的发展,陕斌杰信心满怀。
 
  布楞沟,这个悬崖边上的“六难村”,完成了向美丽乡村的蝶变,在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奋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篇章。
 
  编辑:赵   森
 
  责编:黄昕鹏
 
  主编:李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