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继往开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 发布时间:2020-01-03 16:23:35
办公厅文档处 金瑞玥
在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2019年8月19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用了4天时间到我省视察,从河西一路向东,深入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兰州5市,足迹遍及敦煌、高台、山丹、古浪、城关等多个县市区,深入文物保护单位、农村、学校、草场林场、革命纪念馆、防洪工程、文化企业等,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情况进行视察调研。短短的的4天时间,总书记走了这么多地方进行考察,并在结束考察时又从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和主题教育5各方面作了重要讲话,通过两天的集中培训和深入学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有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脱贫攻坚工作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虽然榆中已经在省政府的脱贫验收中过了关,但是做好脱贫攻坚工作,还是要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抓下去。脱贫攻坚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向党和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二、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总书记在敦煌参观完莫高窟后的座谈会上说,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字里行间无不透出强烈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敦煌文化正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展示着中国文化的自信。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们要自信,对自己所坚定的理念有足够的信心。回望历史,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三国的英雄,魏晋的文人,唐朝的极乐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扩土,再到近现代的孙中山伟大的辛亥革命,抗战时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这每一件都展现了中华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一名学生,当我们懂事开始,在家时家长会教我们对自己自信,抬头做人,低头做事。在学校老师教我们文化,让我们对文化自信,在高中阶段我们学习思想政治,去触摸那些国家大事与各类原则宗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春节会阖家团圆吃饺子看春晚,清明节祭祖,中秋节赏月,每一个节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而正因为我们的延续才让我们的文化显得格外浓厚久远。所以每一个人对文化与传统的认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与对传统尊敬的表现,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个个体的自信堆积起来的。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守生态环保红线。
在考察张掖市山丹马场时,习近平总书记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生态环境好了我们才有更好地环境去发展经济,才能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对推动我省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坚守生态环保红线,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认为不仅自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理解其精神内涵,还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贯穿始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