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聚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3.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4. 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 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6. 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8.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9. 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10. 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1.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12. 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陇原篇章

稿件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15 09:13:00

  本报评论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15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两山”理念。15年来,“两山”理念丰富发展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今天,是“两山”理念提出15周年,全省上下要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陇原篇章。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考察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要求“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同时,“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也写进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我们党重要执政理念之一。
 
  “两山”理念植根实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引领实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到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之所以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最根本的就在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实践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又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同时也是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等沙漠汇合南移的阻挡区,生态地位特殊而重要。过去,由于一些领导干部不负责、不作为,一些地方环保意识不强、履职不到位、执行不严格,有关部门执法监督不到位、强制力不够,导致有的地方出现了生态环境事件。特别是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带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只有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才能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夯实甘肃高质量发展基础。
 
  省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动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环保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美丽甘肃建设成效显著。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期间,对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给予“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的评价,对我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给予肯定。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面对取得的成绩,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生态建设仍处于爬坡期,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保护治理成果不稳固,空气质量出现反弹,地表水断面还不能稳定达标,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和部门履职不力、监管不严,敷衍整改、表面整改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此外,我省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全省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达到45.8%,水土流失面积占比达到66%,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退化,还有一些尾矿库存在环境污染风险,个别地方还存在小范围的生态破坏情况。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更大成效。与脱贫攻坚并列,生态保护也是我省确定的底线任务之一。同时,今年还是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收官交账之年。要始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责任。要下大力气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要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要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水平,建立和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健全和落实环保督察制度,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管长效机制,以更大力度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进一步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头戏。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和中央顶层设计为根本指引,服从大局、顺应大势,主动作为、破解难题,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要持续深化对省情的理解把握,充分认识我省在地理区位、功能定位、发展阶段、使命任务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特殊性,深入研究生态、环境、民族、社会、经济、人才等领域的结构性问题,突出甘肃特色、讲好甘肃故事,切实提高规划编制和工作开展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汇报衔接,用好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从能干的事情干起,稳扎稳打推进,争取更好效果,努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再接再厉、攻坚克难,继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美丽画卷,必将在陇原大地更加壮阔地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