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化脱贫攻坚,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散、标准不变,在普遍实现“两不愁”的基础上,重点攻克“三保障”方面的突出问题,把脱贫攻坚重心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以“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点,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去解决问题,坚决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要聚焦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积极发展高附加值特色农业,统筹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公共服务项目优先安排,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关心关爱受灾群众和城乡困难群众,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运用红色资源,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这个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短亮丑,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做好为基层减负的工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1. 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2. 这些年来,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3. 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4. 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脱贫攻坚的标准,就是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 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把握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确保目标不变、靶心不散,聚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加大对非贫困县、贫困村内贫困人口的支持,严格执行贫困县退出标准和程序,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6. 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影响脱贫攻坚有效推进。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8.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

9. 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

10. 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1. 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作风建设,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12. 要及时纠正脱贫攻坚中反映的干部作风问题,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和落实抓党建促脱贫制度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一线扶贫干部关爱和保障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为历史的精彩一瞬泼墨添彩

稿件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20-08-16 10:19:00

  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文化的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习近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施秀萍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视察并召开座谈会。
 
  这是敦煌历史上值得铭记的珍贵一瞬。
 
  1600年前,敦煌就是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当一个个洞窟在叮咚声中凿成,当一幅幅壁画、一尊尊塑像在画匠笔下完工,那洞窟里流光溢彩的颜色和曼妙动人的姿容,因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广阔胸襟而交融交汇,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
 
  在习近平总书记“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文化的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指示引领下,敦煌研究院积极参与,推进文化交流互鉴再上台阶——
 
  “金砖国家人文交流论坛”“首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中法文明对话会”……一系列高级别文化交流活动,莫高人能不缺席从不缺席。
 
  “2019敦煌论坛:6-9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从伦敦到敦煌——丝绸之路上的传统技艺2019国际论坛”“从波斯波利斯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2019)”……“被动”出席之外,还主动“出击”,联合国内外机构主办多个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敦煌历史、敦煌文献、敦煌艺术等方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
 
  策划发起“敦煌壁画艺术精品展走进欧洲高校”项目,完成波兰、匈牙利、奥地利等国高校展览场地的考察;与韩国联合在榆林窟举办“中韩缘·佛教艺术展”;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在线签署合作备忘录;组织专家学者赴伊朗、印度开展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学术考察……合作交流、交融交汇的脚步,从不曾停下。
 
  而中国首部亚洲文明对话题材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更是超越了时空,成为古今交融、当代与未来交汇的“时代范本”。
 
  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用心,莫高人也自有“妙计”。
 
  与华为公司合作,利用“数字敦煌”资源,依托河图人工智能平台推出莫高窟智能化虚拟体验项目,让文化交流“可视、可感、可参与”;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多种新媒体形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插上飞翔的翅膀”,“云”游世界;
 
  与腾讯合作,推出“云游敦煌”小程序,让敦煌之美,在指尖华彩呈现,上线两个月,浏览量即突破1300万人次。这背后,潜藏着一颗大国文化崛起的雄心;此外,“‘数字敦煌’精品线路游”“奇妙漫游云逛展”等系列线上“云展览”,更是精彩迭出,“吸粉”无数——当然,这“粉丝”的面孔,亦如敦煌壁画般,绝不是一色的。
 
  ……
 
  矗立了千年的莫高窟,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着历史的千年岁月;亦如“悬丝诊脉”般,轻易地就能触摸到跳动了千年的历史脉搏。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莫高人不曾懈怠片刻,因为,历史的每一瞬,都值得泼墨添彩;也正因如此,历史的每一瞬,也才能灿灿然,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