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 ——省人大代表谈乡村振兴战略之一

稿件来源:甘肃农民报 发布时间:2018-01-25 15:12:49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今年的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决策积极贯彻、迅速部署,并结合省情进一步列出了振兴乡村的具体规划和实施要求。
 
  “乡村振兴”,无疑成了与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乡村全面振兴,关键是要建设什么样的乡村?连日来,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体会、献良策、说经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发展产业,需要因地制宜,搞出特色。”省人大代表、景泰县委书记李作璧表示,景泰县是一个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就是在这盐碱地上,通过探索搞起了水产养殖,养出来的还是海虾。“我们现在的水产养殖是变害为宝、变废为宝,既修复了生态、治理了土地盐碱问题,又富裕了农民,推动了乡村振兴。”
 
  产业兴,可以带动百业兴。
 
  “如果乡村的产业兴旺了,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就能吸引一部分年轻人回乡创业,农村也会迎来更多‘修地球的年轻人’。”省人大代表、庄浪县赵墩乡石咀村村委会主任王鑫说。
 
  “2012年以来,我们的村容村貌改造、新村规划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省人大代表、礼县永兴乡捷地村农民张常委告诉记者,村上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后,新建了集村级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公共卫生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五位一体”的综合办公楼,并配置了健身器材和综合超市。“如今,捷地村的群众可谓是‘吃水不用担、走路泥不沾、村容大改变、产业大发展’。”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支撑,还需要环境优美作基础,切实加强乡村治理,营造文明乡风。这既体现了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新需要,也为新时代农村生活增加了新内涵。
 
  如果说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物质文明发展上的核心要求,那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则是对乡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求。目前,我省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让农民苦不堪言;讲迷信不讲科学、爱赌博不爱劳动的现象也在不少地方存在。
 
  “面对这些积弊和新问题,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精神之源。”省人大代表、高台县宣化镇乐二村党支部书记盛万勤说。
 
  有效的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组织保障。
 
  “我个人认为,乡村治理除了要加强村民自治以外,还应该加强农村法治工作,让村民不仅遵守乡规民约等道德礼仪,同时更应该在法治化的环境下养成懂法尊法守法的习惯。”省人大代表、临洮县新添镇崖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有义说。
 
  “我们要着力破解乡村治理无抓手的问题,充分利用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等,引导群众组建微信群、‘朋友圈’和‘网上村庄’,通过互联网让群众‘睁眼’看世界、掌握致富经,让信息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省人大代表、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说。(本报记者 金鑫)